(资料图)
1玉名:节前止跌难,调整要素难消除
这一波下跌,开始是从4.19魔咒吗?是因为21日的传闻吗?实际上,都不是,反复强调过,4.17日开始市场大跌股数量就已经进入高位了;包括所谓4.19不能只看今年,需要全数据,至少,前三年都没跌,所以,这一天其实和其他时间也没有什么特别。还有4.21传闻,周围股市都没有影响,包括A50也没啥反应,因此这个明显还是市场对调整节点不明确导致的混乱。实际上,除了沪指4.17新高之外,其余指数早就跌了,大量个股早就跌了,这是关键。指数想继续向上,进入到上面大箱体,必须要一个合力,单纯大块头自己,已经不太可能,尤其是大块头自身也有分化的情况下更不可能,所以遇阻回落已经显现,只不过大块头遮掩了。
为什么节前,资金大概率就是如此了?一方面是量能角度,节前惯例是回落的,同时月末本身也有收紧;另一方面是热点,本身一季报末端,地雷也会多一些,闪崩股也不少。新高陷阱背后的因素。4.17沪指新高刺破3342点,到4.18日摸高3396点,但与此同时,跌5%以上个股创了近期新高;到了4.21日跌幅超过10%的个股就超过了100家,跌幅5%以上近千家。实际上,在沪指新高的同时,其余各类指数都是相对低迷,甚至走弱的,因此,判断调整,绝不是说刚刚开始,而是说大量个股在沪指新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被沪指的新高掩盖或欺骗了。这个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对资金来说,节前充分调整概率更大,而不会贸然博弈。
很多股民期待只做主升浪,这样效率最高;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无论什么股票大部分时间都是无序波动来回震荡的,其80%的涨幅往往在20%的时间里完成,这段时间走势就是主升浪。但如果不经历那80%时间的煎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研究,进行量变的积累,又不可能实现,这才是最令人纠结的。《热门、成长、主升等背后的真正含义》做了分析,人们在面临波动时,大多会选择盲目追涨或恐慌割肉。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股民,也免不了有禁不住追涨杀跌诱惑,初衷是“涨前买,跌前卖”。期望以短期频繁交易来规避波动的风险听起来固然美好,但现实是没有人能够精准预测短期涨跌,结果是错过真正的长期收益;也没有人能够完美规避短期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