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青岛家庭相册中最上镜的地标有两处,一处是栈桥,另一处则是水族馆。栈桥是青岛图腾一样的所在,而水族馆则充盈着与海洋生物有关的童趣,是几代青岛人童年整齐划一的小美好,温暖而生动。
蔡元培与青岛水族馆
【资料图】
1930年8月12日,中国科学社在国立青岛大学举行第15届年会,蔡元培出席这次会议并致词。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李石曾、杨杏佛、竺可桢等专家,及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海洋科科长宋春舫等科学家联名发起在青岛筹建中国海洋研究所,并决议先行筹建青岛水族馆。
1931年1月,青岛水族馆破土动工,1932年2月竣工,同年5月8日举行了开馆典礼,成为当时东亚最好的海洋生物展览馆。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及各界人士出席开馆仪式,盛况空前。作为水族馆主要发起人之一的蔡元培,虽因故未能到场参加,却为水族馆写下了情深意浓的“祝贺词”,记录了水族馆从筹备到开馆的始终,并如此赞誉:“亚洲大陆之有水族馆,大连而外,仅有此馆!大连水族馆,出自日人之经营。规模既小,设备亦殊简陋,然则此馆,当为吾国第一矣。”
1934年10月,蔡元培携夫人来青观光,蔡夫人在水族馆二楼以海为景作画,蔡元培先后在画上题诗一首:“水族馆中窗窈窕,海滨园外岛参差。惊涛怪石互吞吐,正是渔舟稳渡时。”如今,在青岛水族馆南门附近,矗立着蔡元培先生的半身雕像,以纪念他为水族馆所做的贡献。
航拍水族馆
凭海临风的中式古典建筑
青岛老城的建筑特色为欧陆风韵。玉树临风于汇泉湾畔的青岛水族馆,以浓郁的中式风格而独树一帜。在海浪、礁石的烘托中,别有一种古典而精致的东方风情。
水族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青砖绿瓦、楼台亭阁。外墙用方形蘑菇石砌城楼式墙身,高6米。周围环有圆状并配铁质几何图形的气窗,楼顶平面上有石砌孔状成垛女儿墙。正门南向,大门为石券拱门,大厅内为陈列厅,面积约350平方米。二层箭楼殿式建筑,清水砖勾缝。桥梁、斗拱,墨绿色琉璃瓦,歇山顶,檐角飞翘,呈现出中国民族建筑的优雅风采。
青岛水族馆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设的水族馆,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兼任青岛水族馆馆长。“青岛水族馆”五个字为当时的前任青岛市长胡若愚所书。其建筑设计,当时经多方论证,采用中国城垣式古典建筑风格,由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科长宋春舫负责。彼时,留洋学成归来的中国建筑师意气风发,他们在借鉴西方建筑的基调上,又糅杂了大量本土的东方建筑风格,水族馆即是这种审美思潮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正如沈鸿烈所说,“青岛先后被德日殖民,一切建筑物,纯为西洋化。今水族馆能以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吾国固有文化,在青岛可称凤毛麟角。且位于海滨公园,雄而幽静之区。中外人士之来游者,必可得深切之印象,与优美之观感。凡此种种,均于本市文化有相当之贡献。”
青岛水族馆的建设资金,由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捐助而来。现在水族馆二楼楼梯处镶嵌的汉白玉方碑,上镌募捐建水族馆的记载。
认识海洋从这里开始
梁实秋先生在《忆青岛》中曾这样回忆:“每当夏季,游客蜂拥而至……小孩子携带着小铲子小耙子小水桶,在沙滩上玩沙土……在这万头攒动的沙滩上玩腻了,缓步踱到水族馆……”
青岛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和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摇篮,也凝聚着多位近现代科学文化先驱的心血。青岛水族馆从建馆伊始,就作为中国海洋科研的起锚地、海洋科普的发祥地、水族观光的目的地,引起国人的关注。建成时,内设标本室三间、活动海水玻璃展览鱼池18个,露天鱼池两个及研究室、陈列室、储水塔等。这样的配置,在当时看来已经是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水平的海洋生物展览馆。
2022年,青岛水族馆建馆90周年。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水族馆的标本意义随着时间的渐进,已经成为青岛海洋文化走向深蓝的一个美丽缩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文 王雷/图)
责任编辑:臧婷
(作者: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