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办实事民生答卷⑤ | 医疗保障打好降费提标增效“组合拳”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2-12-24 07:18:59

职工医保缴费费率再降0.5%,医用耗材医保分担值同比增长20%,生育医疗费医保基金支出同比增长40%——


(相关资料图)

医疗保障打好降费提标增效“组合拳”

医疗保障关系民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今年,“职工医保缴费费率再降低0.5个百分点,提高各类生育医疗费保障待遇,适当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报销标准”被列入市办实事。市医保局勇担重任,紧扣推进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打出“降费、提标、增效”组合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成本竞争力”,自2019年以来,市医保局按照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连续5次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费政策。与2019年相比,2022年青岛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由10.3%调整为8%,下调了2.3个百分点;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10.8%调整为8.5%。另外,为进一步缓解疫情形势下用人单位资金周转压力,自2022年7月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实施为期3个月的阶段性缓缴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政策,共惠及企业8万家,共缓缴资金1.87亿元,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克服疫情期间经营困难,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高值医用耗材的临床需求比较迫切,且费用昂贵。为切实减轻参保人就医负担,在综合医疗需求、临床实际、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基础上,自今年起,市医保局对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骨科、心脏外科以及眼科等5大类60多种临床常用的高值医用耗材提高了医保支付标准。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使用的心脏封堵器,支付标准由1万元提高至5万元;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器,由3万元提高至5万元。截至11月底,青岛医用耗材的医保分担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共为参保患者减轻个人负担约4.96亿元。同时,自今年起,市医保局首次将医保目录内医用耗材超过支付标准以上的费用纳入“琴岛e保”保障范围,充分发挥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琴岛e保”的补充保障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参保人就医负担。

国家新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为进一步发挥生育保险保障功能,降低育龄妇女生育成本,市医保局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青岛职工生育医疗费支付标准。青岛将产前检查费用的定额补助标准由每人700元提高至1600元,并简化优化报销流程。同时,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水平,提高了对医疗机构分娩费用的结算标准,平均调整幅度达到40%以上。对参保职工个人来说,医保范围内的分娩医疗费个人无需负担。此外,对孕产妇怀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住院保胎及并发症、子宫肌瘤剔除术等30余种病种提高限额报销标准,大部分病种的限额报销标准提高了近1倍。还将试管婴儿技术中常用的减胎治疗纳入生育病种保障范围。截至11月底,青岛生育医疗费医保基金支出3.7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共惠及5.4万名孕产妇,政策效果明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畅通生命绿道,院前首次医疗接触到院内救治时间中位数降低5%以上

“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救治效率提升

今年,市民周先生在地铁站乘车时,因心源性猝死突然丧失意识,地铁工作人员及现场急救志愿者在120调度员电话指导下,立即对周先生采取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等急救措施,随后赶来的120急救人员迅速施救,并通过急救绿道App将患者心电图等信息及时传到救治医院预警大屏,通知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早已等待在急诊门口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推入导管室,以最快的速度为他打通“犯罪血管”。多方接力抓住了抢救黄金期,最终让周先生转危为安。今年以来,像周先生一样因急救绿道智能支持系统而获益的胸痛、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市民共有2.23万余人。

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与市红十字会共同承办一项市办实事项目,即在全市34家具备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能力的医院和13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部署专业质控分析工具,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AED100台,提升急救急诊效率。目前,青岛已如期实现“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院前首次医疗接触到院内救治时间中位数降低5%以上的年度目标,AED增设任务也已超额完成。

“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病情变化迅速,对时间依赖性强,救治稍不及时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不可逆的危害。市办实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健康青岛”建设为主线,聚集院前急救急危重症优质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市办实事项目。记者获悉,通过急救绿道智能支持系统,急救人员会在救护车上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同步预警到目标医院,在转运和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目标医院就做好了综合诊治准备工作。相比传统救治流程,急救绿道流程在急诊科就诊、专科会诊两个环节借助信息化工具得到优化。

据悉,截至12月12日,院内启用急救绿道平台共创建胸痛病例5803例、卒中病例3347例、创伤病例13154例,有效救治开始时间与项目实施前相比较,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院内有效救治开始,胸痛开始有效救治时间缩短7分钟、卒中缩短5分钟、创伤缩短5至10分钟。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在心跳骤停的最佳抢救“黄金4分钟”内,利用此仪器开展除颤和心肺复苏,可有效制止猝死。截至12月12日,市红十字会超额完成市办实事AED设置及培训任务,共计采购110台AED。同时,通过鼓励企业爱心捐赠,引导爱心企业捐赠9台AED。并发挥群策群力作用,共同确定AED最佳设置场所,力求使每一台AED的人群覆盖面达到最大化。市红十字会积极推动AED设置与应急救护相结合,全市红十字系统已经完成持证应急救护培训29833人,普及培训903.13万余人次,位居全省第一。

随着市办实事项目的推进,救治流程将持续优化,并对疾病转归、康复开展追踪,从而实现从“救”走向“防”的质变,推动青岛“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抢救效率提升,急诊急救一体化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青岛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青岛日报2022年12月24日4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