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业来说,2023年一季度就像漫长冬眠之后的醒春,重新出发的鼓点密集而响亮:年初,福建、山东、贵州、河南、苏州等地区陆续宣布景区免票开放;而杭州,更是其中最早开始免票,也是免票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
(资料图片)
杭州有关部门算了算账,41个国有A级景区免首道门票三个月,相当于发出去5.6亿元“红包”。
三个月过去,数据证明,钱没白花。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1-3月,免票景区共接待游客1305.7786万人次,占全市接待游客量的一半以上。杭州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去年也增长了63%。
不仅市民游客得了实惠,旅游业也迅速“回血”:1-3月,杭州全市住宿设施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504.6万人次,同比增长79.1%。西湖边一位餐厅老板说,他这三个月挣了去年半年的收入。
杭州是懂抢跑的。这一波既快又准的“免票”,抢来了游客,也挣回了信心。但“免票”之后,在旅游经济这条赛道上,先人一步的杭州,能领跑到最后吗?
资料图
“一条腿走路”的杭州,依然是“顶流”
如果说和疫情时的数据相比没有说服力,那么就和疫情前的数据比一比。
2019年,不论在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上,都是杭州前后五年来的顶峰。当年第一季度,杭州全市收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506.65万人次,而今年是1305.7786万人次。也就是说,游客量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高峰期时87%以上的水平。
数据复苏的背后,免票政策的助推作用,显而易见。其最直接的表现,是点燃了本地市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热情。
赶在免票结束前最后一个周末,95后小应又去了一趟灵隐寺。“最近去了3次灵隐寺,1次径山寺,1次西溪湿地。”小应是杭州人,但以往每逢周末,她都更喜欢宅家或者逛街。以前,她总觉得景点就在家门口,想去随时都能去,反倒很少去。“免票的消息更像一次提醒,憋了三年的春光不可辜负。”
本地出行的需求激增,让交通数据也热得发烫。从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实时监测平台可以看到,杭州多景点免票的最后一个周末,景区和核心区的道路拥堵指数都超过了6,地面主要拥堵道路都集中在西湖边。而这样的出行热度,在春节以后,基本是每个周末的常态。
但能吸引长线游客的,绝不仅仅是几十元的门票钱。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1-3月,杭州全市住宿设施累计接待省外游客1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3%,是省内游客接待量的两倍以上。
最常来杭州的北京、深圳、成都、广州等地游客回归较快,1-3月来杭访客同比分别增长158.9%、140.6%、103.3%、91.4%。
横向对比来看,杭州同样“活力满满”。
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从城市活跃人口数的维度出发,截至3月17日,杭州城市活力指数达92.9%,超过西安、长沙、成都、南京、苏州等近似旅游城市,甚至还超过了北京和深圳这样的一线都市。
要知道,目前出入境旅游还没有完全放开,仅靠“一条腿走路”就能有如此速度,足以证明杭州旅游强大的恢复能力。
资料图
是报复性增长,还是持续性升温?
三年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最大冲击之一,是供给端的极度匮乏。当供需矛盾急剧失衡之时,重新打开的市场很难等到新供给的“自然成熟”。当出行不再受限,大家都渴望用一场旅行来重启“诗与远方”的生活。
今年一季度这一波看似高速增长的游客量,究竟是报复性出游带来的短时效应,还是接下来杭州旅游市场的常态?
从OTA平台给出的数据来看,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杭州依旧有“爆发”的潜力。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五一”期间整体旅游报名较为火爆的城市中,杭州位列第六。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寺庙相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杭州灵隐寺最为热门。“五一”假期,杭州的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其中西湖、杭州东站、杭州湖滨银泰in77、灵隐寺、千岛湖等是酒店预订的热门区域。
“今年一季度,杭州旅游业迎来了复苏的战略转折点,全市旅游经济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预见,二季度旅游经济各项指标的季度增速还将持续走高,“乡村游、亲子游、研学游持续火热,劳动节、端午节假日旅游预计将接近甚至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别忘了,今年杭州还有另一个攀升的“引爆点”:亚运会。
亚运之于旅游市场的杠杆作用,早有例证——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70.47亿元,同比增长50.13%,且绝大部分旅行团都是“观赛团”;
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共生的旅游热,为印尼带来190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雅加达,在亚运会前后关注度上涨36%。
而今年杭州亚运会将在9月23日开幕,与国庆长假紧密相连。
历年来的国庆假期,杭州一直是国内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而从历届亚运会主办时对旅游市场的带动效应来看,亚运会作为全民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事,也必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杭州过把瘾。
有了亚运和国庆的“双重buff”,今年下半年杭州旅游市场迎来“金秋的丰收”,已是可以充分预见的结果。
但杭州是否能就此“躺赢”?问题似乎也没有这么简单。
资料图
是“打翻身仗”,还是“喘口气”?
我们必须看到,热度之下,问题也在逐渐暴露。
就拿交通来说,杭州免票的三个月间,西湖景区几乎没有不堵车的时候,“花两个小时开进景区,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已成日常。旅游市场的乱象也依然存在,前几天,“杭州出租车推销丝绸骗局”还曾一度冲上热搜。
高速增长的游客量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一些掩盖在滚滚人流中的问题和积弊不断放大。在亚运会到来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我们可以看到,杭州也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让游客更舒心,西湖景区增开更多游船线路,加大游览船只的交通作用,让市民游客能够“在西湖上游西湖”。
对于旅游市场乱象,杭州各级主管部门也在加大巡查监管力度。记者了解到,除了不定期的整治行动以外,杭州也在利用数字技术对旅游市场乱象进行精细化管理。
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种子选手”,杭州的“抢跑”更像是一种肌肉记忆,但回血之后,“结构不优,转化不强,效益不高”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事实上,对于旅游业来说,2023年不仅仅只有“复苏”这一个关键词。
“市场并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现在只是旺丁不旺财。”就在上个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这样判断,“从人数和消费就可以看得出来,国内游客量恢复到了2019年的80%多,消费恢复到70%,中间差大概15个百分点,意味着人均消费实际上在下降。”
在魏小安看来,今年的旅游业更重要的不是“打翻身仗”,而是“喘口气”。“我们需要鼓劲,但不是鼓虚劲。我们要认识到,现在是一个大整合的时机,是一个我们挖掘潜在力量,谋求新的发展的时机。”
旅游这把火,更重要的是“有柴可烧”。上个月,杭州特别召开了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培养壮大市场主体、加大市场供给、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都是此次大会上高频出现的关键词——
特别聘任11位“杭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特聘顾问”,是为了打开旅游市场的高端格局,为国际化增开“窗口”密度;“发现杭州”文旅总入口的提质升级,是针对人气与消费转化率的线上个性化服务;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世界级旅游乐园、国际品牌度假村等,是未来杭州旅游的“新故事”……
关于旅游市场,杭州划下了自己的“小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旅游业消费带动力和经济贡献度全面提升。很显然,旅游这篇文章怎么做,杭州并不“近视”。
“旅游市场和行业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重建生态,如何给旅游市场一个良好的预期和复苏环境,是行业主管部门、旅游公司和景区目的地等多方协同考虑的问题。”在会上,这是许多业内人士的统一认知。
三个月的免票期,让杭州在这场旅游复苏的马拉松里占得了一个好身位。但这场“同题竞速”,比的不仅仅是短程的爆发力,更重要的是远程的耐久力和战略战术的执行力。
先行一步的杭州,仍需后程发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