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经济复苏、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信心和方向。信心哪里来?劲往何处使?
且看一组数字:39天破100亿件,67天破200亿件,96天破300亿件。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上午8时,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300亿件,比2019年达到300亿件提前了99天,比2022年提前了18天。
两个比较,一个是与去年同比,一个是与疫情前的峰值比。当前,快递业日均揽收和投递包裹量均超3亿件。这样的成绩,对于快递业来说,非常了不起。
数值上的迅猛增长,首先是快递业顺应时势、深化改革的结果。今年以来,快递进村换挡升级,不断下沉服务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明确,快递企业不断投入重金,提升运力。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产能快速释放,快递企业也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了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订单末端配送、区域性供应链服务、嵌入式电子商务等进厂模式。如在浙江杭州,快递企业建设了数字化智能云仓;在湖南长沙,快递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与可孚医疗开展合作,共建了前置集包仓。科技赋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快递业焕发新的活力。
当然,这组数据的意义不止于快递业本身。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快递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快递业的活跃,间接反映的是人们有效需求转旺和制造业的复苏。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个社会因子逐渐快速转动并且进入加速前进的状态。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和经济的强大韧性再次得到证明,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三年疫情,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的节奏,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没有变。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昭示了产业发展应着力的方向:那就是在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充满新期待的大背景下,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从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成就产业自身的跃升。(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