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每年新培育亿元楼2座、产业特色楼10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3-08-10 14:27:53

今天上午,市南区举行楼宇经济提质“三年行动”启动大会。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到2025年,市南区将撬动5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改造楼宇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整合业权、运营权分散楼宇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每年新培育亿元楼2座、产业特色楼宇10座,楼宇商务配套服务和智能化水平看齐一线标杆城市。

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区市,市南区已跻身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目前,该区拥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135座,总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其中甲级写字楼占全市一半。围绕楼宇改造升级、产业导入迭代两大关键环节,近三年,市南区累计兑现楼宇经济奖励资金超过两千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3亿元,国有企业投入超过6亿元,更新改造老旧楼宇35座、总面积达95万平方米,盘活闲置载体50余万平,大批老旧楼宇和闲置厂房重新焕发活力。通过“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四位一体招商打法,2022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50个,商务楼宇去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楼宇整体入驻率达87%。2022年,市南区亿元楼达26座。

为促进楼宇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南新发布《市南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市南区楼宇经济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市南区楼宇经济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细则》(2.0版)等政策。


(资料图片)

在商务载体建设、更新方面,市南区将加快商务楼宇增量供给。提高绿城深蓝中心、航贸金总部大厦、元宇宙产业大厦、涉外法务中心等楼宇的建设进度,推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湾广场等地块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鼓励开发企业自建自营,开发建设一批高品质楼宇。争取2023年释放产业空间15万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累计新增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以上。

盘活老旧楼宇存量资源。拓宽商务楼宇服务范围,将5000平方米以下的商务办公载体,包括独栋、里院、楼院等空间载体纳入楼宇服务范围,打造集办公、居住、生活等全要素于一体的“商业社区”产业生态。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盘活整栋老旧楼宇,推动楼宇整体更新升级;鼓励老旧楼宇实施电梯、空调、大堂、停车、配电、外墙等“六大件”更新改造;支持金融机构推动“楼宇专项贷”落地,给予楼宇改造升级贴息扶持。每年推动15座以上老旧楼宇改造项目,改造总面积突破40万平方米,2025年改造总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撬动社会资本改造投入规模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

鼓励楼宇业权、运营权整合。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整合散售、散租商务楼宇的业权和经营权,引导多业权楼宇成立业主联合会,推动楼宇整体持有统一运营,或整体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2025年累计整合业权、运营权分散楼宇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楼宇经济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市南区将通过打造特色楼宇、园区、招引总部型企业等措施促进楼宇产业迭代升级。

提升楼宇经济贡献。重点培育海天中心等高品质楼宇,助力招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区域总部,引导企业把总部或结算中心、运营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迁入楼宇;盘活释放独栋楼宇资源,重点招引优质民企总部、上市公司区域总部等优质资本“腾笼换鸟”;每年培育新增“亿元楼宇”2座。

打造特色商务楼宇。鼓励存量楼宇通过更新改造,盘活楼宇资源、导入市南区主导产业、吸引龙头企业入驻,重新焕发产业空间承载力。新增量楼宇围绕绿城深蓝中心、涉外法务中心、航贸金总部大厦、元宇宙产业大厦等载体,积极导入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打造要素集聚、服务完善、生态活跃的金湖路科创智谷,统筹谋划中山路区域业态,每年培育特色楼宇10座,2025年争取每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座特色楼宇。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进数字经济和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质升级,助推数字经济产业园争创中国软件名园。高起点建设延安三路科创走廊,推动华通中联·云芯产业园、云智产业园产业升级,打造成科创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大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力度,高标准建设春峰里、青岛数字贸易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实习生 金睿昕 文/图)

责任编辑:周晓

(作者:王萌)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