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在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6月1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水务管理局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从工程建设硬件方面实施“三项行动”,在政策服务软件方面推行“水务系统20条措施”,着力建设“人水和谐”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水务保障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务支撑。
硬件:工程建设上实施“三大行动”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水源、守护安澜河湖、保护水美环境,是市水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根本目标。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我市安排了78个水务建设项目,其中,18个项目列入水利厅重点项目,4个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工程建设上大力实施3项建设攻坚行动。
【资料图】
着眼水安全保障,大力实施“兴水行动”。编制大水网,立足我市重大战略部署和水安全保障需求,今年重点论证出台《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着力构建“五干十脉、五纵五横、两枢多点”的纲目结水网架构,打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青岛现代水网,创建国家省级水网市级示范区。建设大水库,以水网规划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调水蓄水工程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官路水库建设,该水库工程规模为大(2)型,规划总库容2.11亿m³,项目总投资91.45亿元,去年底已经开工,计划3年建成,将成为我市第二个战略性客水蓄水水库。同步筹划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超前谋划城区北部水厂等项目,积极布局保障全市供水安全。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计划用3年时间,扎实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今年计划实施11个农村供水提标升级项目,涉及369个村庄,改造主管网391公里,预计141万人受益,进一步夯实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着眼水旱灾害防御,大力实施“治水行动”。我市6月份进入汛期,山东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预计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418.5毫米多1-2成,2023年预计有1-2个台风影响山东及邻近海域,发生极端降水的概率大。为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对往年水毁工程、库河闸坝除险加固、河湖易涝区治理三类情况开展大治理,维护企业和市民汛期安全。目前各区市提报的14处市级补助的水毁工程修复,已全面完成;白马河拦河闸汛前已完成主体维修加固任务,宋化泉水库除险加固年底完工,正在积极推进大沽河袁家庄橡胶坝除险加固;小沽河防洪排涝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即墨移风、胶州李哥庄和少海等易涝区治理工程正按计划实施,桃源河综合治理一期今年完工,正在积极协调桃源河治理二期和胶河南胶莱河治理前期工作,努力建设“安澜河湖”。
着眼水生态保护,大力实施“碧水行动”。注重源头水生态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年内完成6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围绕岸线自然状况、生态流量、水质情况、防洪达标情况等6项内容,重点对市、区市两级31条河道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积极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把开展“两个清零、一个提高”作为落实国家黄河重大战略重要任务,到2024年实现市和区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市和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6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对17座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去年已完成1座,今年计划完成4座改造任务,加强生态补水,同步做好管网改造,呈现更多碧水清流。
软件:政策服务上实施“水务系统20条措施”
刘峰表示,市水务管理局按照“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目标要求,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建设清廉高效的水务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水务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水务法治环境,结合水务行业“六大专项提升行动”,研究推出涉水项目评审、供排水服务、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财政支持等方面的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
加强惠企政策宣讲解读,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惠企政策宣讲进企业、进社区、进项目,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服务,倾听并解决企业诉求,实现政企互动“零距离”。建强水行政许可专家队伍,充实“水行政许可专家库”,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联络,积极协调解决评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将涉及审批、水务等多部门事项联合集中审查,把“多批专家、多次评审”改变为“一批专家、一次评审”。实行水行政许可领域“多评合一”服务模式,实行“一次申报、合并评审”。
提供涉水重大建设项目“帮办代办”专属服务。针对官路水库等涉水重大建设项目,设立服务小组,实施定制服务,实行“一项目一清单”,安排项目“专属管家”,及时沟通协调项目申报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堵点,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
推行区域评估项目承诺制。对全市依法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统一评估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等涉水事项。园区内负面清单之外的建设项目,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取水审批机关根据申请人信用等情况直接审批取水许可,不再要求进行水资源论证;对实施区域评估范围内征占地面积在20公顷以下,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在20万立方米以下的生产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不再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广泛推广“青水管+”服务。在全市推行“一免一查一服务”,即贸易结算水表位于居民户外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将供水企业管理维护范围自水表前延伸至户内十公分免费修;对于用户提出的水质、水压异常情况,免费提供管网水余氯、浊度、总硬度检测和水压查验;对用户室内供水设施维修、迁改,供水企业向用户提供优质、低价、高效的“成本式有偿延伸服务”。
推广实施用水报装“四零”服务。依托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通过前置服务、主动服务、容缺受理、并联办理,实现用水报装“零申请”“零材料”“零跑腿”,用户已经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新建项目,规划红线以外配套供水设施工程由政府或供水企业负责建设,客户申请用水“零费用”。
主动加强排水接入服务。对建设项目周边市政排水管网完善且具备接纳条件的,由排水服务企业制定接入方案并负责接通管道,无需办理审批手续。连接管接入工程涉及规划、施工、道路挖掘(占用)、占用绿地及迁移树木等行政审批的,实行容缺受理、联合踏勘、并联审批、统一出件。
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减免力度。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实行减征,配合税务部门对占地面积不足0.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1千立方米的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由每平方米1.2元减为0.1元征收。
提升水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统筹本地水、客水和非常规水,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充分利用24座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河道闸坝蓄水作用,实行雨洪资源联合调度,进一步提高本地水资源利用率;积极争取客水调引量,年度调水4亿m³;统筹做好淡化海水利用,支持扩大用于更多工业企业生产;逐步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将出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和绿化等市政公共用水,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55%以上。
进一步规范水务招投标监管,实行“招投标告知承诺制”。健全水务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将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并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大力维护水务市场农民工权益,统一全市水务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档案行业标准,开展水务工程建设领域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欠薪行为。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阳光采购,及时做好财政支付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实行取用水户远程监管服务,对全市912户取用水户在线计量全覆盖,解决人工抄表费工费时、取水户漏缴税等问题。推行水务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
加大美丽示范河湖创建力度,组织各区(市)分别开发“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应用程序推广应用,鼓励全民参与巡河,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进一步营造宜居宜业水生态环境。年底全市创建美丽示范河湖数量达到26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孙源熙
(作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