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奇怪影响 世界今日讯

利维坦   2023-04-25 10:45:28

BJH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利维坦按:

《妇产科》(the journal Obstetrics)杂志 2015 年发表了一篇报告,可谓是虚惊一场:医生本以为一位女患者的宫颈癌已经转移到她的淋巴结,经手术切除她的淋巴结后才发现,所谓的癌细胞原来只是文身油墨颗粒。

(journals.lww.com/greenjournal/Citation/2015/07000/Extensive_Tattoos_Mimicking_Lymphatic_Metastasis.28.aspx)

文身油墨颗粒如果在淋巴结内聚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这一点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已有证据显示,文身油墨沉积可能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和一些血凝现象。但若要证明淋巴结内文身油墨沉积与身体任何不良反应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人体研究。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2018 年,我花了几百美元请文身师在右手腕上刺上图案。当时我感觉像被一队训练有素的微型螃蟹攻击。每一针都将黑色的墨水带入皮肤,最终形成了双引号的图案。这是我的第一个文身,不过不太可能是最后一个。

Tenor

文身自出现以来的数千年中,并未出现大的改变。文身的做法还是在身体上刺刻出令自己赏心悦目的、永久性的有色图案。但关于文身图案的很多事情还是令人一头雾水:科学家不确定为何某些文身很快褪色,而有些在本该褪色的时候又鲜亮如初 [ 1 ] ;以及文身是否会受光照影响 [ 2 ] 。

不过,最为奇怪且研究得最少的一个难题是文身究竟如何得以留存。我们的免疫系统会不遗余力地破坏这些图案,如果能知晓它为何失败,那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身体最重要的防御功能——尽管我们不一定会文身。

Wired

当文身图案被植入皮肤时,身体会认为这是一次来自外界的攻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病毒学家朱丽叶 · 莫里森(Juliet Morrison)说,皮肤是免疫系统的 " 第一道屏障 ",上面栖居了无数反应迅速的防御细胞,当皮肤防线被攻破,它们会立即行动。这些细胞的首要目标是找出并摧毁入侵者,以便开始接下来的愈合行动 [ 3 ] 。

这一项使命通常会完成得很完美——伤口愈合、疤痕褪去、痂皮掉落。但在文身图案上,这些细胞却显得力不从心。色素颗粒体积庞大,对于免疫细胞中的酶来说是个刺头,因为会导致后者 " 消化不良 " [ 4 ] 。所以当墨水被某些免疫细胞吞噬时,例如皮肤中的巨噬细胞(这些细胞终生致力于吞噬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其他微小的废物),它就变成了微缩版的口香糖 [ 5 ] 。

色素颗粒牢牢占据在巨噬细胞的内部,拒绝被分解。当我们能从皮肤上看到墨水图案时,这些色素颗粒不仅是交错分布于皮肤细胞之中,还在不能降解它的巨噬细胞的 " 肚子 " 中闪闪发亮。

当油墨颗粒进入皮肤,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入侵者,所以会派出巨噬细胞来吞噬它们。 Smarter Every Day

法国国立马赛吕米尼免疫中心的免疫学家桑德里娜 · 亨利(Sandrine Henri)和同事已经发现巨噬细胞对于墨水的 " 喜爱程度 " 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文身图案如此 " 坚韧 ",甚至在巨噬细胞死后依旧不改原貌。巨噬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或几周,在最后的日子中,它开始裂解,释放内部的色素颗粒。但墨水立刻被附近的另一个巨噬细胞夺走吞下,这个细胞或多或少能够承担后继者的功能,它距离原来的细胞不到几微米——还不到人类一根头发那么粗。

墨水被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此反复,文身图案的边缘可能会变得有点模糊。有些色素颗粒可能会被送往淋巴结。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的免疫学家加里 · 科宾格(Gary Kobinger)表示,这些较大的免疫中心一般情况下是米黄色的。但在文身很多的人身上,它们也可能 " 被墨水染色 "。但总的来说,墨水安安稳稳地待在巨噬细胞内部,得以留存。

亨利告诉我,这种无休止的摄入—返流—再摄入的接力赛,很可能就是通过激光无法完全清除文身的部分原因,一些新公司宣传的 " 临时 " 文身并未如期褪去的原因可能也在这里。

图中黑色为油墨颗粒,周围是血液细胞。墨水被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此反复,文身图案的边缘可能会变得有点模糊。 Smarter Every Day

科学家尚不确定巨噬细胞内部的这些色素 " 口香糖 " 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莫里森说:" 如果这些细胞本可以进行免疫巡逻,但现在被迫来吞噬这些外来的色素颗粒,后果会怎样?"吃了墨水的巨噬细胞可能没有空间去吞噬更危险的物质,例如病原体。

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 [ 6 ] ,文身的色素颗粒可能改变了巨噬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以及给其他细胞传递的信号。这些可能不代表什么,也可能表示细胞面临危机,又或者对外来物降低反应——如果新文身造成发炎、感染或过敏,还可能会让免疫系统处于不利境地。

感染的情况其实不多见,发生率最多达 5% 或 6% [ 7 ] 。如果真的发生了感染,绝大部分也是细菌感染。在极少数情况下,酷爱身体艺术者会感染上 C 型肝炎病毒等危险病毒。庆幸的是,随着现代消毒设施的进步,大部分文身的人都 " 不会有什么事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皮肤病学家丹妮尔 · 塔塔(Danielle Tartar)如此说道。

亨利对此并不感到担心:免疫系统有多道防线,并在不断地更新细胞。在遭遇重大攻击时,忙于处理墨水的细胞可能会请求增援以拦截危险物质。而且,很可能这些巨噬细胞只是暂时被吞下去的墨水整得 " 心神不宁 ",最后仍能重置基准防御线。

此外,免疫系统并非只由这些爱吃墨水的细胞组成。数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免疫学家詹妮弗 · 朱诺(Jennifer Juno)曾领导团队做了一项研究 [ 8 ] ,他们将文身墨水和疫苗混合,以跟踪这些注入小鼠和猕猴的药物成分的去向。朱诺说,尚无证据表明色素颗粒会让所有的免疫细胞 " 不高兴 ",或是杀死它们。墨水也没有让疫苗的效果打折扣。

National Geographic

专业人士会使用无菌、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设备和材料,只会给皮肤造成一些小块损伤——甚至能让周围的免疫细胞保持活力。研究现在发现,巨噬细胞和其他所谓的固有免疫细胞也许能够短暂记住一些和它们打过照面的外源物,以更好地应对将来的攻击 [ 9 ] [ 10 ] 。(这其实是疫苗接种的意义,但疫苗是针对适应性免疫细胞,整个过程更加可控。)

杜克大学的生物材料专家塔蒂安娜 · 塞古拉(Tatiana Segura)表示,学会和文身墨水和平共处可能(但还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会帮助免疫细胞重新校准对其他物质的反应,甚至可能帮助降低自体免疫攻击的可能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皮肤科医生玛丽亚 · 丹妮拉 · 赫米德(Mar í a Daniela Hermida)表示:" 如果你的身体能够容忍一个文身,那就意味着免疫系统已经适应了。"

亚拉巴马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 · 林恩(Christopher Lynn)为了弄清楚文身会带来的一些免疫效果,最近一直在调查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文身的人。他和同事发现,相较于很少去文身的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那些 " 骨灰级 " 文身爱好者的血液中包括抗体在内的某些免疫分子的水平似乎更高 [ 11 ] 。林恩说,也许频繁地文身会让免疫系统得到低强度的规律训练,让体内的特定部分防御机制变得更加健康。

但是,梅奥诊所的皮肤科医生萨兰雅 · 怀尔斯(Saranya Wyles)表示,更多的抗体并不意味着免疫力更好,而且研究者也不知道相关免疫效果能维持多久。因为林恩和同事没有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并未让某些人进行文身而其他人不做相关处理,所以这项研究无法证明抗体水平的变化是由文身直接导致的。林恩告诉我,还有可能是,某些免疫分子水平更高的人更倾向于频繁文身,因为他们的不良反应更少。

如果是这样的话,文身更像是身体的试金石——在某种程度上和许多文化中对于身体艺术的崇拜不谋而合,彰显对疼痛的忍耐力 [ 12 ] 。不过,林恩也提到,不管是哪种情况,就算是带来正面影响,文身依然存在局限性。" 我不认为它能治好感冒 ",或者治疗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疾病。

Science/IDERA LAWAL/TEXAS TECH UNIVERSITY

暂且不论文身是否能加强免疫力,但它们肯定促进了技术的发展。科宾格的团队是少数通过研究文身技术改进疫苗接种方法的团队之一,他们希望能让接种疫苗的过程效价更强、效率更高以及更加便捷。我们已有的大多数疫苗都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穿透了皮肤,不会与太多免疫细胞碰面。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较大的剂量才会让人体真正起反应。根据科宾格所说,而皮肤则是 " 注入疫苗的理想地方 ",而 " 这些细胞永远在场,立即就会有反应 "。

经由皮肤注入疫苗的方法已经存在,即皮内注射,多用于接种天花、肺结核、狂犬病疫苗以及最近的猴痘疫苗。但皮内注射需要注射者事前接受训练,如果针头到达的位置不对,疫苗接种效果便大幅降低。

科宾格说,文身设备如果用于疫苗接种,在理论上可以规避这些缺点。在他的疫苗实验中,用文身方法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通常优于皮内注射。其他一些(虽然并非全部)研究也已经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果技术进步,有一天人们可能不再需要多剂次接种疫苗,既能省时省力省钱,还能减少疼痛感。当然,这种接种方法不需要用到墨水,但这些针头还是可能会给我们留下永恒的印记。

参考文献:

[ 1 ] www.nytimes.com/2023/02/25/style/temporary-tattoos-ephemeral.html

[ 2 ] arstechnica.com/science/2022/08/whats-in-that-tattoo-ink-labels-are-often-inaccurate-study-finds/

[ 3 ]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44748/

[ 4 ] 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865239/full

[ 5 ] www.karger.com/Article/Abstract/506540

[ 6 ] 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865239/full

[ 7 ]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955137/

[ 8 ] pubmed.ncbi.nlm.nih.gov/34244296/

[ 9 ] pubmed.ncbi.nlm.nih.gov/35115374/

[ 10 ]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7-020-0285-6

[ 11 ]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jhb.22847

[ 12 ] cdlynn.people.ua.edu/uploads/5/8/8/8/58884971/lynn_et_al-2018-evolutionary_psychological_science.pdf

文 /Katherine J. Wu

译 /Yord

校对 / 药师

原文 /www.th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3/03/tattoo-science-immune-system-effects/673462/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 Yord 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往期文章:

加星标,不迷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