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再生障碍性贫血科普课堂

中国家庭报   2023-06-29 14:17:0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呈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资料图】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分型

1.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进行分型:

重型(SAA)。需要积极接受相应治疗,如生物治疗、骨髓移植治疗。

非重型(NSAA)。需要维持现阶段的生活,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进行相应的治疗。

目前在重新定义分型非重型(NSAA)和重型(SAA),从非重型(NSAA)中分出中间型和轻型,从重型(SAA)中分出极重型(VSAA)。

2.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进行分型: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遗传导致的。

后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等后天因素导致的。

3.后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是否有明确的诱因进行分型:

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明确的诱因。

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没有明确的诱因。

4.国内主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分型方式:

急性型(AAA)。重型再障-I 型(SAA-I)。

慢性型(CAA)。重型再障-II 型(SAA-Ⅱ)。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诊断标准

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网织红细胞的含量小于1%,然而淋巴细胞的浓度比例升高;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多部位增生降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除此之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的,例如PNH、Fanconi贫血、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等;一般情况下,使用抗贫血的药物治疗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诱因

化学因素:可以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化学药物有氯霉素、碘胺类药物、杀虫剂、抗癌药、苯巴比妥、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其中氯霉素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化学物品以苯及其衍生物(如油漆、塑料、染料)等为主。

物理因素:重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及放射性核素等都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物理因素之一,骨髓是人体中对于放射敏感的组织,长时间被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影响非常容易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毒因素:一些病毒也会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式

饮食调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饮食方面,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确保每一顿的营养均衡,不可暴饮暴食,一定要定时定量吃饭。

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心跳加快、气短、牙龈出血、流鼻血等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药物进行相应治疗,如环孢素软胶囊、十一酸睾酮软胶囊等药物,服用药物来调节自身的免疫力,有效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如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以此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而言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相应治疗,积极听从医生的建议。

文/吕鲁静(菏泽市立医院)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