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
2、《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
3、”可见百戏是对汉族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
(相关资料图)
4、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
5、包括找鼎、寻幢、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是综合性娱乐节目。
6、《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皇家在京师举行百戏表现,“三百里内皆(来)观”。
7、至南北朝时,百戏亦称“散乐”。
8、“散乐”与“百戏”合称“散乐百戏”,涵盖面更加广泛。
9、《隋书·音乐志》载:梁朝天监四年的一份宫廷宴会的节目单,第十六项是“设俳优”,安排在雅歌与鼙舞之间,从第二十一项起设各种杂技,可见俳优、民间舞和杂技都是当时“散乐百戏”中的主要项目。
10、北齐时,百戏表演中有“俳优侏儒”,西魏时有“俳优角抵”。
11、唐代长安设有教坊,“以隶散乐,倡优,曼延之戏”,已有技艺的侧重,“倡优”重说唱技艺曼延之戏指杂技表演。
12、教坊中有黄翻绰、唐崇等唐代著名俳优,崔令钦的《教坊记》说他们一个“善僄弄”(黄翻绰),一个“善宣赞”(唐崇),可见这两个项曲艺技艺都属“倡优”。
13、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
14、宋代习惯上沿用“百戏”指所有汉族民间技艺但已呈现分化的趋势。
15、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把以唱为主的技艺归于“伎乐”中,包括当时流行的口栗、唱、诸宫调、唱耍令等。
16、而对于散乐,则认为以杂剧为“正色”,“散乐”逐渐成为戏剧歌舞一类的专称。
17、而百戏在宋代多专指杂技及竞技表演。
18、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太上多次“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这里的“射厅”是宫廷中演习武艺射弓的专门场所,其演出的百戏极可能是角抵相扑或武术一类。
19、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0、元以后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