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备考计划_高三英语复习计划

互联网   2023-06-17 20:07:02

1、高三英语复习计划灵山中学陈必羽一、指导思想通过系统扎实的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

3、二轮侧重培养应试技能,三轮综合以查漏补缺。


(相关资料图)

4、力争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5、二、教材处理重点放在高一、高二教材的疏通与巩固上。

6、要求学生在复习相关单元知识之前必须熟读教材。

7、教师必须把好检查验收关,确保中等生以上能够准确、流利地读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熟读促进单词的掌握和语感的增加。

8、高三教材以阅读为主,以高考要求为标准进行取舍与重组,以进一步增强能力水平和应试技巧。

9、三、复习资料一轮复习以《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英语)为复习材料,适当删补,每两个单元5~6个课时;其配套的《综合能力检测》作为学生作业,要求批改和讲评。

10、四、进度安排 一轮复习3月底前结束。

11、4月进入二轮复习,5月中旬开始模拟综合。

12、 五、高三英语复习-方法四步走: 明确复习目的,理清思路 高考是以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的。

13、尽管如此,仍有相当多的高三英语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串讲式”、“填鸭式”复习方法组织新教材的复习,大量的课堂时间都被用于“炒冷饭”,串讲复习课文中重复的语言点,而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14、 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有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费时多,收效少”。

15、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目的。

16、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

17、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8、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这是对学生累积的、系统化的、活化的知识的测试。

19、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

20、例如“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都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题,假如学生英语词汇知识贫乏,或是英语语法知识不巩固,就理解不了结构复杂的句子,看不懂篇章内容,又怎能去正确地解答试题呢?同样,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就谈不上正确的英语表达,就写不出通顺的英语短文。

21、 然而,高三复习的过程不应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

22、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法进行复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复习目的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运用能力只靠串讲课文是培养不出来的,特别是阅读能力。

23、因此,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24、 2、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以《大纲》为依据,以《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以新带旧,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内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篇章结构等方面。

25、我们将六年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可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

26、再者,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有的语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等专项能力训练和模拟训练,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

27、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全面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8、 (1)词汇复习 英语词汇的复习十分重要。

29、词汇十分繁杂丰富,复习时要总结归纳词汇的音、形、义、用四方面,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0、所谓深度和广度是指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特别是那些用法和词义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除音、形、义外,还要掌握他们的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尽可能争取训练到位、熟练运用。

31、 5.归纳复习之后,再配上高考考点及对应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2、词汇复习要着重理解记忆,明确用法,切不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

33、复习时要做到词不离短语、词不离句,结合科学的练习方法,不要只停留在概念的记忆上,而要把记忆和使用结合起来: (2)句型复习 对中学课本中惯用句型可按语法结构、用法等进行归类总结,如:倒装、省略、插入语、强调句、祈使句、反意问句、感叹句、复合宾语、并列等结构以及各种句型。

34、这些句型结构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35、 (3)语法复习 语法的复习不可轻视,一定的句法能力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36、不重视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张口动笔就错、语言不规范。

37、SEFC教材的语法项目编排分散,高三复习时必须相对集中,系统归纳。

38、我们不能照搬几年前的做法,语法复习得过深过难。

39、教师要减少单纯的语法考查,降低语法的难度,增加语境,加强语境中对理解、推理能力的考查。

40、但在高三后期,要“丢掉语法”,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写作和听力训练,培养能力。

41、 集中复习中学课本中的各种时态时,要比较它们的用法特点;复习非谓语动词时可以按它们的功能横向比较-ing形式、-ed形式和不定式各自的用法特点;复习非谓语动词做宾语的用法时,可用图表形式列出,并附例句、考点、高考题。

42、 (4)日常交际用语归纳 中学英语教材每一单元的对话课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贯穿始终。

43、由此,我们可根据(教学大纲)所列的30项“日常交际用语”对各单元的对话重新排列分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总结出相关话题的典型句型,并设置语境让学生实践,学会运用。

44、如:“Asking the way"在中学课本中学过八次,复习时可归纳有关问路的典型句型,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45、 另外,交际功能项目的归纳复习也可以和听力复习结合起来,如此复习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46、 (5)课文整体复习 教师必要时可重新安排课文顺序,将同类型、同体裁的课文并到一起复习。

47、如,按题材把课文分类,可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获得深层理解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48、复习时可阅读与之相关的补充材料,撰写相关题材的习作。

49、 六、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全面推进 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50、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题,如果加上以理解能力为基础的完型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则占全卷的一半以上。

51、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也有助于解答完形填空试题和短文改错试题,其基础都是阅读理解能力。

52、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学生既可以巩固和加强各项英语基础知识,又可以学习到许多英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这些东西又成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基础。

53、近年来高考逐年增大了阅读理解试题的难度,文章长反增加,生词、多义词、兼义词增加,长句、难句增加,等等。

54、所以,我们主张在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中心,以此带动英语复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55、现在有的中国学习联盟部分时间用在钻研语法和做单项填空的语法习题上,偏离了方向。

56、 课文教学要采用整体教学法,按照高考的阅读能力要求,重点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判断推理等深层次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猜测词义的能力,还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巧。

57、在高三复习阶段,阅读训练一天也不能放松,并要按照高考题型和能力要求设计练习,要求学生限时阅读,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58、 七、以实践原则指导高考复习,促进能力转化 在高考复习阶段,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上课也认真听讲,可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是不强;笔者也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不佳的抱怨:“这道题目多次讲解过,为什么学生还做不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学生缺乏语言实践。

59、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

60、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就会自然提高。

61、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淡化单纯的语法知识考查,而是突出强调考查运用英语的能力。

62、既然高考是以考核听、读、写能力为主,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靠不断地练习,在实践中使学生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3、语言实践的途径有许多,如听、说、读、写、背等。

64、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应该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

65、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过多,就必然挤占学生用于语言实践的时间。

66、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进行朗读、背诵、模拟练习、交际运用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67、 在高三最后复习阶段,时间很有限。

68、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反对无选择地做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题;提倡精讲精练,精选那些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题,限时完成,保证质量。

69、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解题技巧。

70、教师在讲评练习时。

71、不要只求答案,要进行多角度设问,使学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通过典型试题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72、 总之,高考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和高考的发展,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科学地安排,周密地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