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随时可能死亡,打的话普通家庭三四辈子都还不完”、“好不容易等来希望,没想到是更大的绝望”......
前不久,澳大利亚针对B型血友病发布了首款一次性治疗的基因药物Hemgenix,定价35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500万元,比上海北京市中心一套200平的房子还贵。患者直言,“这和宣布死亡没什么两样”。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人们争议。动辄千万的罕见病药,真的是在“救命”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显示,从2022年8月到11月,短短4个月时间,“全球最贵药物”三次易主。8月,美国蓝鸟生物推出280万(约2000万元)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药物Zynteglo,9月神经功能障碍基因治疗药物Skysona定价300万美元(约2100万元),再有针对乙型血友病的Hemgenix药物350万美元。
天价药不断刷新的背后,刺激的是罕见病患者好不容易等来希望后的绝望。众多网友对此发表评论“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上千万的药”、“有几个人能看得起”、“这确定真的是救命药嘛”、“恨自己没能力,救不了家人”,“不打的话要长期处于担忧出血恐惧中”。
数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被诊断为罕见病,其中50%以上为儿童。在目前发现的约7000种罕见病中仅有5%具有有效治疗方法,并且还只是极少数人能承担。
进口药天价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的毒理学研究长达3-5年,再加上3期临床试验的10亿美元成本,另一方面则是高昂的进口费、专利费也无形增加了价格,专业人员如是表示。
对于个人而言,千百万可能是天文数字,但从专利和研发成本来看,定价并不算高。日本企美吉野在今年3月为一款血管养护膳食剂‘心益维’标出4位数的价格,并宣称其可实现系统闭环心血管干预。
网友表示,‘心益维’核心成分槲皮素(Quercetin)、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在日常食物西兰花、茶叶、苹果、洋葱等食物中可见,只是缺乏高精度配比。尽管作为少有的天然黄金复配膳食剂,其核心成分被认为可通过NRF2信号通路、Sirts蛋白等防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但千元以上的定价未免偏高。[1] [2]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美吉野药前期研究时间为3年,目前其已公布的研发费用高达3000万元。再加上背靠日本全球血管健康度最高国家之一的身份,其心血管发病率仅为我国1/75,所带来的价值效应远超4位数。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截至2022年百岁老人人数高达90526人,最长寿的老人是现年115岁的大阪府女性居民富佐夏实,这都和他们血管的超级年轻态关系密切。心益维倚靠着首个‘现象级血管产品’名头,面世1个月迅速在京东完成技术普及,遗憾的是也仅限于高净值圈。
外企不松口,国外大多科技沦为少数人的专利,那么国产能否替代?医保能否将其价格打下来?小群体的出路又在何方?
SMA罕见病药剂诺西那生钠在国内上市时,一针高达70万。去年经过医保九轮谈判后,成功降至3.3万元;心脏支架从上市初期高达10万,到现在跌至700元;实体瘤PD-1药物也从最初数十万,降到7000万一针;2500万一针的Hemgenix能否再次实现神降价还是个问号。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团队高级总监李谦表示对此否定。他表示,当前基因治疗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罕见病药早期研发生产阶段人员资金投入巨大,价格普遍较高昂,除诺华等级别的巨型药企,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研发。
后期,随着产业化进程加快,基因治疗技术成熟度提升后,或许可能成为惠及到患者的方法之一。现在国内恒瑞医药等企业也已开始步入研发之列。
对于人类而言,基因疗法药物的发展或许是于生老病死之战的又一次成功。刘慈欣在《三体·死神永生》中写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身体年轻化只是时间问题。在基因编辑外,还有国外在研发的人工智能、纳米机器人、干细胞技术、脑接接口等等为人们多次提及,赋予厚望,这些都需国产技术步步攻克,最终才能全面普及。
[1] https://doi.org/10.1016/j.devcel.2020.11.002;
[2] Dagher O , Mury P , Thorin-Trescases N ,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Quercetin to Alleviat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ge-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8:65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