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频道 原创稿 2023-08-08 11:25:10
人民网天津8月7日电 (记者孙翼飞)8月7日11:30,天津市西青区赤龙南街亲和静园3号楼门口,一阵微风吹过,饭菜香味飘得老远。
人们说说笑笑,自觉排成长队,井然有序地领着午餐。宫保鸡丁、萝卜红烧肉、清炒西葫芦,即便天气闷热,但这样一份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盒饭还是令人胃口大开。
两名安置群众正在替家人领午餐。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资料图】
在亲和静园安置点,一名儿童露出灿烂的笑脸。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如果不是抬头看见楼门口贴着“西青区安置点”几个字,很难想象这里是静海区台头镇蓄滞洪区转移安置群众的“临时港湾”。受大清河上游洪水影响,静海区台头镇将迎接60年来最大过境洪峰。在洪水来临之前,台头镇18个村、2万余群众务必全部撤离。
“8月4日一早上我接到村里通知,负责将村民带到安置点。从我们村到这里的路程有1个小时,大家都很配合,互相提醒携带好物品,互相照看老人和孩子。到了安置点,我赶快给大家分房间、发放物资,建了一个微信群。”台头镇民生村带车人杨雨说,“村里老人比较多,我29岁,年轻,我有义务把这项工作做好。”
在给安置群众发完盒饭后,杨雨才开始吃午饭。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在亲和静园安置点,处处都体现着暖心细节。
在亲和静园3号楼一楼入口处,贴着安置群众所需的各种公告。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亲和静园3号楼电梯里,贴着房间方向指示说明。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郝阿姨是静海区台头镇民生村村民,已经吃过午饭的她正在领着8岁的孙子在楼下玩耍。看到孩子如同在家里一般开心地跑跳,郝阿姨眉眼间皆是笑意。
“刚开始我不知道政府会安置大伙儿,也没有亲戚朋友能借宿,我就自己联系了中介租房,光中介费就1500元,加上房费要几千元,好在政府很快给我们安排了安置点,省下了这笔钱。”郝阿姨的家和厂房都在村里,“我愿意舍小家保大家,我也相信政府会竭尽全力保障我们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说到动情处,郝阿姨忍不住哭了。
说起政府贴心给自己安置住处,郝阿姨情不自禁落了泪。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这几日,60岁的张兰水不能像郝阿姨一样享受含饴弄孙之乐。张兰水的女儿、女婿都在台头镇政府忙于抗洪工作,由于之前担心安置点生活不便,就提前把孙女送到了自己的哥哥家。
“这屋里有浴室、空调、电视,你看,这毯子都是发的。”安置点的生活设施和用品很齐全,张兰水有点后悔自己没把孙女带在身边。
“闺女,你吃饭了吗?”“我吃了,爸,你吃的啥?”“中午、晚上都是3个菜,荤素都有。”“爸,你比我吃得还好……”张兰水和女儿通了视频电话,互相报个平安。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在亲和静园,安置群众不仅吃得饱、睡得好,还能享受医疗保障等服务。
在一楼的医务室,一名老人忽然感到有些头晕,医务人员在给这位老人做了详细检查后,耐心地说道:“您高压140,稍微有点高,现在天气比较闷热,您多喝水,多在房间休息,再过2个小时我再给您量一遍。”
亲和静园安置点医务人员正在给一名老人量血压。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在接到通知后,我们科学地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工作任务,安置好群众后,我们对人员信息进行排查,掌握人员整体基本情况。”赤龙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朱德利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服务保障上加强力量,比如在医疗、安全、消防、用水用电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同时也将积极动员志愿者力量。”
据介绍,从静海区台头镇转移过来的安置群众共1446人,居住在亲和静园的4栋楼里,前期准备的6栋楼还富余2栋。
没有一人流离失所,每张脸上都流露着安然自若的神情。此刻,对于1446名安置群众来说,即便暂别家园,也很温暖。
电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