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应增强思政意识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07-11 09:12:24


(相关资料图)

5月24日,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她在讲授新课时出示了一张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统计图。图中显示,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9/40,其他三种垃圾合计占生活垃圾的21/40。随后,她向学生提问:“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合计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我期待着这位教师能够在后续授课中恰当地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提醒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充分利用可回收物,但遗憾的是,她的讲授仅停留在教学生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但在这节数学课上,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忽视了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事实上,这节课的授课时间恰逢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如果这位教师平时关注时事新闻、有较强的思政意识,能够在当天的教学中恰当、自然地引用总书记的回信导入新课,这节课一定会增加一抹亮色,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也能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避免了教学导入的简单直白。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2022年1月6日,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以《陶先生教我们学数学》为题,召开了一次数学课程思政研讨会,以长征故事“半条被子”为例讲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数学教学当中。有人问华应龙:“数学思政,数学占几成?思政又占几成?”他回答:“难以量化。”“育人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核心是人,立德树人。”

数学学科既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应增强思政意识,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结合课堂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数学的温暖、数学的感动、数学的力量、数学的时代气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课堂教学实处。

(作者系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11日第9版

作者:妥金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