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年人上课,怎么叫,怎么教?听听青岛市老年大学“小老师”的苦与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3-07-11 08:29:54

“感谢您孜孜不倦的教诲,由衷地道一声谢谢!”“忘不了老师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愿新学期继续跟着你学习。”“老师的为人、所做的教学课件,堪称典范,十分感谢!”……近日,随着老年大学的课程学期结业,迎来暑假,许多90后年轻老师们也收到了七八十岁爷爷奶奶级别“学生们”的感谢信。“被‘狠狠’感动了!”老年大学里的年轻“小”老师们分享道,在长辈们身边,年轻的他们收获了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而老人们更学会了不少新鲜事物,会用新技术新手段,让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丰富。

“忘年交”

畅游中华文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们觉得,最早的梯田出现在南方还是北方?”“学长们是不是去过很多古镇,谁来分享一下都去过哪里?”在青岛市老年大学《文化之旅》的课堂上,33岁的由守勇老师正滔滔不绝地带着“学长们”遨游祖国大好河山,畅谈历史文化知识。

由守勇老师(中)和“学长们”合影。

2021年来到青岛市老年大学教授这门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由守勇最近刚刚带出了一届“毕业班”。“《文化之旅》这门课创立了以‘云游中国,漫话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中国各省市的名山大川、历史遗存等相关知识,较为系统、直观地展现各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相关知识。”由守勇告诉记者,这门课的学制是两年,算是老年大学里“知识含量”比较高的一门课,非常受喜爱旅游地理、文化历史的老年朋友的欢迎。“我是学旅游出身的,虽然对这些知识都比较熟悉,但最初来上课,压力还是比较大,有点紧张,觉得知识讲深了、浅了都不合适,要专门创新一套课程。”由守勇回忆,为了激发大家的兴趣,他以课件为蓝本,穿插多种音视频材料,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长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享受学习过程。

单是对老年学友的称呼,他就想了好几种,最终觉得“学长”既尊重又亲切。“学长们年龄比我高很多,班里最年长的有80岁,70多岁的也有不少,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成就,更展现出了超出我想像的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态度非常积极认真!”由守勇感叹道,这门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他并不要求学长们都能记住,来课堂上放松心情、增长知识就已足够,但是很多学长却坚持记笔记、要课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好课后复习,也会经常在学习群里分享感想和体悟。

备受认可

教学体系更系统

“前段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山区贵州,我通过青岛和安顺对口帮扶城市入手,拉近彼此距离,而后通过大家熟悉的茅台酒、大小七孔景区等,引入茅台酒的酿造及喀斯特地貌的相关内容,再谈到特别的自然风光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以及历史等,学长们都非常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我也很有成就感,觉得一定要更加努力备课、讲课。”在由守勇心里,能够得到学长们的认可是最大的快乐,教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寻找价值的过程。“以前有位学长告诉我,他们一开始以为我是学校的行政人员,压根没想到是专业老师,但后来随着一次次系统授课,他们对年轻老师的信心越来越足。”听到这样的认可,由守勇也很激动,他计划利用暑期时间再梳理一遍课件知识,查缺补漏不断教研,等到新学期继续带领学长们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从学期结业后,由守勇就不断收到学长们的信息,有感谢和不舍,有美好的回忆,“老师的执着和认真授课的形象时时在我脑海里浮现”“两年来收获好多,每堂课都是跟着老师去深度游,了解了平原湖泊,进入了皇家宫殿,拜访了小桥流水人家,真是吐不完说不尽的美好感受”……还有的学长第一时间和小由老师分享旅途美景和视频,说是“跟着课堂去旅行”。这些都让由守勇很有成就感,看到学长们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丰富生活和旅途,他说:“看到学长的进步和自我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满足与收获,我将一直努力,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不仅这门课,在青岛市老年大学教学楼内,书画班、舞蹈班、智能手机班等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讲台前,都是一张张活力十足的年轻面孔。青岛市老年大学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思路、新模式,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规范化,中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用心服务,用适老化、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获得了更多老年学生的点赞。

教学相长

老年教育开阔视野

“叔叔阿姨们,这首《我的祖国》你们拉得太好了,一听就是在家练习了。”讲台上,二胡老师冯玉泉一边播放乐曲,一边分析讲解。26岁的他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已在青岛市老年大学教学两年,“幽默活泼、认真负责”,是两个班的老年学友们对这位年轻老师的评价,对冯玉泉来说,他一直被叔叔阿姨的学习劲头感动着。

二胡老师冯玉泉(右)在教学时总是把表扬和鼓励放在首位。

“我从小学琴,知道其中的苦和难,叔叔阿姨年纪大了,手指不灵活,但仍然认真、刻苦地坚持练习,确实令人感动。”冯玉泉告诉记者,他在教学时总是把表扬和鼓励放在首位,大大提高了叔叔阿姨们的自信心,每次他们有了不错的进步,他还会称赞他们为“老师”。冯玉泉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年轻人的精力、活力、创造力,将这门二胡音乐课教得“不一样”,“我们以传统曲目和流行曲目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叔叔阿姨们的兴趣,把那些耳熟能详的红歌、流行歌曲,学会学好,既提高了他们的琴技,又陶冶了情操。”他说。

“崔老师,你看,这个字我怎么也写不好。”在书法课堂上,43岁的崔淼老师耐心地逐一解答着老年学友的疑问,她的课也备受喜爱。有一年冬天,崔淼上课有点咳嗽,下课后竟收到十几条消息,都是学员们发来的咽炎秘方,顿时让她感动得红了眼眶。“他们既是学员,也是长辈,我们亦师亦友,我想一直留在这里,也是因为这份情谊。”她说。

以前学书法,学员“点菜”老师教。但是,书法需要系统教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利于领悟要领。现在,导课、讲评作业、传授技巧、欣赏作品,崔淼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基本功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如今,崔淼的学员中,近20人进入老年大学书画院,具备专业水准,还有不少经过培训,走上讲台,加入老年大学教师队伍。(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受访者供图)

相关链接:

鼓励年轻老师服务老年大学

新兴事物层出不穷,老年人个性化学习需求爆发。去年秋季,青岛市老年大学教务处忙着招老师,新增无人机航拍、小提琴、油画等特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多元需求。

新鲜事物不能落下老年人,新技术新服务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大有帮助,而这些离不开年轻人的帮助,“这方面的教育培训,需要大批青年人才加入进来,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广阔舞台。”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年大学校长王青海说。

老年大学教育队伍年轻化是一件好事。年轻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授课方式更加灵活、有趣,能给老年大学带来更多活力,让“夕阳红”更“青春”。尤其是年轻人对智能技术更加熟悉,他们当老年大学老师,有助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能够助力自身更好成长。老年大学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成长机制,畅通晋升渠道,让参与老年教育的年轻人有发展、有奔头,使他们安心从教、舒心从教,在更好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孙源熙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