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023-06-23 09:01:18
1、一、写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2、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相关资料图)
3、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4、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5、李清照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6、二、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7、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花自飘零水自流。
10、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三、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13、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14、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15、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16、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17、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8、扩展资料赏析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19、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20、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21、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22、这一句,钩连上下。
23、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24、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25、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26、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27、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28、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29、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30、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3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32、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33、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34、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3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