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贤惠善良,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下周日,是母亲节。
(相关资料图)
在李沧区大枣园社区,68岁居民王孔清珍藏着几封母亲写下的书信。2007年,王孔清的母亲刘淑美发现五个儿女工作特别忙,她担心自己年事已高会忘掉很多事情,于是用朴素的笔迹写下了对儿女们的期望:“孔清,你要向你爹学习。”简简单单一句话,让王孔清记住了母亲的勤劳贤惠,记住了父亲朴实又威严的样子……
母亲刘淑美写给王孔清的信。 刘卓毅 摄
家书写满慈母爱
2003年,王孔清的父亲因病去世。五兄妹担心母亲刘淑美受到刺激,和母亲说,父亲出国了。
“当时母亲身体还好,生活自理能力还行,兄弟姐妹们下了班去陪她。”王孔清称,五兄妹中,他排行老二,大哥先后在法院和仲裁委工作,他在一所医院当院长,一个妹妹在教育系统工作,都是单位领导或者业务骨干,平时都比较忙。
2007年的一天,王孔清下班后,回到年过七旬的母亲身边,母亲突然掏出了几张纸条递给他。王孔清读完纸条上的字,眼泪止不住了。
“老母亲知道,我在医院上班,平时工作最忙,这是她写给我的家信。”王孔清说,母亲生于1934年,没有上过学,认字不多,认识的字都是在建国初期的扫盲识字班里学的。很多字不会写,她就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但一笔一划特别工整,读起来也很通畅:“你说你爹出国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了,你要接他回家过年,你哥从小就喜欢放鞭……”
母亲刘淑美写的信。
“母亲的意思是,她知道我父亲走了。”王孔清说,母亲知道儿女们不忍告诉她,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她特别想念丈夫,想知道丈夫葬在哪里,想到墓前去看一看。字里行间,王孔清读出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期盼,读出了父母之间那份历久弥坚的恩爱,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很多故事。
儿女成才母骄傲
“母亲把我们五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王孔清说,自己1955年出生在大枣园,父亲是大枣园村的村书记,是村里的带头人,他脑子总是想着怎么带着村里人干活。放学后的王孔清和其他孩子一样,也要下地帮大人干活,喂猪放羊。饭桌上,菜饼子、地瓜干是一家人常见的主食。有个白面馒头,母亲会切成六份,留下来给丈夫和孩子们吃;好不容易有一条鱼,她会把鱼骨挑出来给自己,让丈夫和孩子们吃鱼肉……
王孔清比别的孩子懂事,但也有犯错的时候。他记得自己念小学时,有一次去放羊,一不留神让放养的羊群啃了邻居的地瓜苗。母亲得知后,带着王孔清到邻居家道歉,表示要赔偿。“如果我爸知道,非得揍我不可。母亲不仅保护了我,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王孔清回忆,母亲话不多,但心如明镜。
在父母的熏陶和教育下,王孔清学习刻苦认真,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优秀。上世纪70年代,王孔清考上了一所医科高校,成为了大学生。王孔清的哥哥、妹妹也相当争气,先后成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期望儿子学父辈
刘淑美写下第一封信后,很快又有了第二封、第三封……王孔清觉得,母亲可能是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会逐渐遗忘,因此一有机会,她就掏出纸笔记下来,写成家书。
“我大儿子是法官,二儿子是院长,我和你爹很欢气(喜)。”在2007年写的又一封信中,刘淑美说,她知道,儿女们都很有成就,有从事司法工作的,有从事医疗事业的,有从事教育事业的,都在单位当了领导,这让她非常骄傲,也希望儿女们、孙辈们能更加团结。刘淑美在信中有一句话“孔清,你要向你爹学习”,让王孔清至今不忘。
王孔清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大枣园村第一任书记,一个恪尽职守的基层干部。“我父亲经常说,没有孙悟空过不去的火焰山。再苦再累,我们家里不能喊,因为他是书记,我们家要在全村做榜样!”王孔清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威严的样子。
当时的王孔清已担任李沧区一所医院的院长。母亲的话,父亲的模样,他一直牢记在心。身为院领导,王孔清医术精湛,带头严守纪律,在同事们面前以身作则。他既要做行政工作,还要为病人做手术,行医30多年未出过一次事故,深受同事、同行尊敬和病人称赞。
向善家风传枣园
2015年,王孔清退休,起初他经常钻研书画艺术,参加各种活动。2019年,时年86岁的母亲因年事已高,彻底卧床不起了。五兄妹中,大哥去世较早,剩下了王孔清和三个妹妹。“我本来就是医生,现在又是年纪最大的哥哥,我必须尽全力。”从2019年开始,王孔清一直住在大枣园社区母亲的身边,几乎再也没有外出旅游或参加活动。为了让母亲方便翻身和起身,王孔清买来了一张护理床。他为母亲配药,调制营养液,还在墙壁上贴上天蓝色的壁纸,让环境更加温馨。他买来一台小平板电脑,专门为母亲播放她平时喜欢的戏曲。
王孔清和妹妹在照顾母亲刘淑美。
“母亲一直教导我们这些儿女向善,我们现在也当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优秀传统,我们要发扬下去!”王孔清说,他要把这些母亲写过的家信一直保留,当成儿子、孙子们的“传家宝”,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王孔清悉心照顾老母亲。
王孔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除了照顾老母亲,王孔清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中去,宣扬孝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名老医生,他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帮扶和志愿服务活动,长年为社区居民义务“出诊”。社区里有很多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王孔清随身带着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无论谁家有急事,一个电话,他会立刻上门,做居民身边的保健医生。遇到病情严重的居民,他还会告诉他们去什么医院、挂什么科、找什么医生等。
退休后的王孔清发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代替了面对面交流以及书信。他觉得,写一手好字会是孩子们一生的加分项。他在大枣园社区办起了一间书画室,开设书画课堂,免费教社区居民、新市民和困难家庭的子女学习书法,还免费提供纸笔、墨汁。这些年,王孔清培养出了20多名儿童书画爱好者。其中,在他的指导下,有两人成为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信余香,沁满枣园。母亲刘淑美教给王孔清的善良,已经在大枣园社区生根发芽。(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 刘卓毅)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