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青报读书周刊 | 兔年开年书单来了:从今天起,成为浪游者和登山者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3-01-30 07:24:31

青岛日报2023年1月30日6版

青报书单(2022.12—2023.01)

1 《疫苗的故事》


(资料图)

(美)保罗·奥菲特 著

仇晓晨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疫苗之父莫里斯·希勒曼英雄般的传奇故事。他拯救的生命比历史上其他任何科学家都多,他的一生,就是现代流行病学和疫苗学的缩影,在生动讲述研发各种疫苗的细节之余,介绍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开发。

2 《中国漫游》

(日)谷崎润一郎 著

谈谦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家东方美学主题的杂文随笔集,记录1918年至1942年间的中国南方之旅。在风景、建筑、车马、食物、器物之外,描摹他所看到的中国人的样貌、气质,尤其是与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交往,其中不乏有趣的细节。

3 《米沃什传》

(波兰)安杰伊·弗劳瑙塞克 著

乌兰 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恐怕是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传记,被誉为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米沃什传记。弗劳瑙塞克历时十年,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和征引米沃什的诗歌散文,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尽管历尽艰辛、孤立和无名,米沃什始终相信诗歌的变革力量,他向我们揭示了如何阅尽沧桑、历练智慧,在滚滚红尘中抱持一颗赤子之心。

4 《诗与歌》

(美)帕蒂·史密斯 著

陈思安 译

一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摇滚桂冠诗人帕蒂·史密斯45年创作生涯诗与歌词作品全收录,中英对照典藏本。琼·狄迪恩曾评价她的文字“如此诚实和纯洁,可谓一场真正的狂欢”。在反复出现的山脉、天使、游行、飞船之间,她的字句如一束火光般从历史事件、宗教传统、自然深处和逝去之人的幽灵中显现。

5 《我的天地国亲师》《蟋蟀在堂》

李零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零的杂文新作。前者汇集了近三十年怀念亲友、师长,以及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讲话”,是对李零其人的最好注脚。后者凸显杂文之“杂”的趣味,记录的多是“眼前发生的‘一刹那’”。在当下与过往的互文中带来新的思想启迪。

6 《快乐上等》

(日)上野千鹤子

汤山玲子 著

马文赫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7 《墨兰计划》

赵京雷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8 《纽约人》

(加)克莱格·泰勒 著

张艳/许敏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9 《俗世奇人(肆)》

冯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10 《蒙让夫人的反抗》

(法)阿莱特·法尔热 著

杨书童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张2023年癸卯兔年的开年书单将用以辞旧迎新——

从今天起,成为浪游者和登山者

时间总是以一种不容分说的确凿,裹挟一切不甘与不舍奔赴向前,似乎只有在正式的告别之后,才能确认一些发生。所以,我们设置了一场具有仪式感的辞旧迎新:立一个“兔”飞猛进的FLAG,开启一项2023癸卯年的读书计划。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诗意宣言:“我是个浪游者和登山者,我不爱平地,好像我不能长时期静坐。今后,不管碰到什么命运和体验——其中总会有浪游和登山;我们到头来总是体验自己。我自己的自我,长久漂泊在异乡,分散在一切事物和偶然之间的自我,终于要回头了!”新的开端,万事翻篇,万事开篇,伴随这张2023年癸卯兔年的开年书单,振作精神,开启新一场灵魂的壮游与登顶吧。

岁末年初的回眸,总是回味悠长

率先推介的新书出自作家出版社,作者是两位人们熟悉的文坛老先生——王蒙与冯骥才,两位重量级作家虽值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

2022年,冯骥才先生度过了80岁大寿——全彩图文随笔集《画室一洞天》和中短篇小说新作集《多瑙河峡谷》两本新书的出版,作为贺寿之礼,也是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的佐证。兔年到来之际,冯老的“俗世奇人”系列再推新篇。作家出版社的《俗世奇人(肆)》面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俗世奇人新增本》紧随其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作了诸多《俗世奇人》系列小说,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系列总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

在《俗世奇人(肆)》的序言中,冯骥才坦陈自己写“俗世奇人”已经成瘾,清末民初的老天津,另类的文本自成一派,叫他美美地陷入其中:“它对我的诱惑不只是小说里的市井百态和奇人奇事,更是一种极酷烈的地域气质,一种不可抗拒的乡土精神,一种特异的审美。”小说中的人物,“不论男女、长幼、贫富、尊卑、雅俗、好坏,就是猫儿狗儿,也全都带着此地生灵特有的禀性。比方,强梁、爽利、好胜、幽默、义气、讲理讲面等等,这种小说的审美别处何有?”不单故事和人物这样,小说的语言也如此,冯老说,他在语言中“要的不是天津味儿,而是天津劲儿,也得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才是”。

据说,《俗世奇人(肆)》中,插图依然延续了与之“气味相投”的清末民初天津本地的石印画报《醒华》中的图;在“新增本”中,所使用的则是他的手绘插图。

对于“陈年旧事”的“回味”也让年近九旬的王蒙心潮激荡。两年前,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份未及发表的小说手稿,虽经大半个世纪,泛黄变脆的纸张上那颗炽热的初心却依然鲜活——老年王蒙面对青春王蒙,为旧篇添新章,提笔穿插心曲,写就《从前的初恋》,与1950年代青春恋情隔空“对话”。

穿越时空,《从前的初恋》包含着《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里被克制的“爱感叙事”。这两篇小说,被王蒙戏称为孪生小说,“互通互生互补互证同胎同孕异趣”。他写道:“从前,有这么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儿,一个是女孩子。他们是唱着‘我们的青春像火焰般地鲜红,燃烧在布满荆棘的原野,我们的青春像海燕般地英勇,飞翔在暴风雨中的天空’长大的。他们也都曾唱着‘兄弟们向太阳向自由,向那光明的路’向着高压水枪与刺刀冲锋。从前,就是说七十多年以前了,一次,曾经,仍然,最初的,爱。”这场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文学“对话”,也许能让我们感知时间留下的痕迹与它本身的魅力。

科幻的开场,面向偶然与未知

兔年伊始,国产科幻成为大年里的关键词。《流浪地球2》在大银幕票房大卖,剧版《三体》也以大片气质耀目荧屏,“大刘”经典《三体》,从未跌出网络畅销书榜前三位。宇宙科幻视角之下,人类是如此渺小而又偶然的存在,由此开启的新的维度的省思,也在年初上市的科幻新书中生发。

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联合出版的90后科幻作家陈梓钧的科幻小说短篇集《闪耀》,或许能帮你重新寻回存在的意义。陈梓钧在清华大学完成硕博连读后入职航天部门,他引用了海子的诗“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作为对这部小说集精神气质的最佳注解。

在小说集中,《闪耀》里的航天工程师,孤独躺进自己设计的光帆飞船,飞去木卫二要救回曾经的爱人,最后发现背后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海市蜃楼》里的人类世世代代为移民类地行星“伊甸园”建造飞船,漫长远航后,却发现又回到了地球。难道“伊甸园”只是地球的“海市蜃楼”?《尽头之海的美食家》则有了些许生活气息:流落异星的美食家,因为缺少食物,只能靠吃外星人活下去,竟意外发现外星人还挺好吃的!但诙谐中实则暗藏杀机……主人公总是不顾一切奔向远方,结局却总在意料之外。

“是谁在操控我们的“虚拟”和“现实”?”这是身为AI算法专家、科技领域创投人的赵京雷创作的科幻悬疑新作《墨兰计划》的追问。在他的虚拟世界的秘境中,一切犯罪痕迹都被刻意抹去,人类自己缔造的虚拟世界之恶尚未终结,来自“氖星”的神秘外星人已经闯入了生活……

面对错综复杂的元宇宙世界,每个人的生活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逝去的亲人可以在元宇宙世界“永生”,我们会如何抉择?《墨兰计划》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更是一则严肃寓言,提出了关于虚拟世界的深沉思考以及明日世界的生存指南。

格雷格·伊根的经典科幻三重奏在2023年1月引进面世,同样要解答如何在动荡不安的未来世界活下去的命题。《祈祷之海》《快乐的理由》《三进数世界》,一套三册囊括了72个世界级科幻大奖及提名。作为与特德·姜比肩的当代科幻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之一,这位澳大利亚硬科幻大师在他的经典力作中传递“自我是一场幻觉,选择并不存在,真理不是大厦,而是流沙”的世界观。在《祈祷之海》中,他讲述遥远异星的人类后代,为了信仰身负重物沉入大洋,即将窒息时获得神启的故事。

“硬核”女性,给予锐利的鼓舞

女性学的开拓者上野千鹤子在2023年继续她的女性主义对谈,2022年,那本她与日本最叛逆人气作家铃木凉美的对谈录《始于极限》热度尚未褪去,2023年春节,与日本文化领域意见领袖汤山玲子的辛辣对谈录《快乐上等》已经上架,写给那些“解放”后仍觉迷惘的女性,探寻她们的愤怒与快乐,嬉笑怒骂间分享超强“生存技巧”。

“即便外部环境千变万化,年龄增长,不为自身设限的女性仍能拥有值得期待的未来。”上野千鹤子总是一语中的,个性鲜明,而这似乎也是“硬核”女性的共有风格。

2023年,另一位个性鲜明的美国“硬核”女性琼·狄迪恩的非虚构全集《为了活下去,我们给自己讲故事》,也在她去世一年后与中国读者再次相遇。在2020年中文版《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一书中,同为记者和评论家的米歇尔·迪安将狄迪恩与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等女性知识分子并举,称她们拥有共同的特征:锐利。“在一个女性惯受男性同行轻视嘲弄的环境中,她们获得巨大影响力的故事让人着迷。”

狄迪恩曾写下回忆录《奇想之年》和《蓝夜》,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接连失去亲人的人生重创。她的金句广为流传,其中就包括“我们讲故事是为了活下去”,还有“作家永远在出卖他人”。她的黑白半身像被印在文创布包上,飘荡在地铁站、书展、咖啡店,带着若即若离的微笑,2015年,时尚品牌Celine还曾邀请80岁的她合作,是外界对狄迪恩风格最直白的认可。从2022年三部苏珊·桑塔格传记的出版,到2023年即将面世的狄迪恩的中文版非虚构全集,“硬核”女性的锐利演进始终给予我们直面困境的鼓舞和勇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启蒙时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诸多作品,也将在2023年译介成中文,包括考察瑞典、挪威、丹麦等地社会风俗、道德文明的书信集《北欧书简》,对18世纪英国社会性别概念和女性教育提出强烈批评的《女子教育》,亲赴巴黎现场考察而成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道德观》《权利辩》,以及她仅有的小说集《玛丽与玛丽亚》。

普通人的人生,直面平凡的冲击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说:“灵魂的日常生活是历史长卷中所忽视或轻视的东西。”而在年初面世的新书中,我们看到更多大时代下普通人甚至边缘人的人生,和他(她)们一样,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得不直面平凡所带来的冲击。

浦睿文化出品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胡安焉是一位打工写作者,近10年迁徙于中国南北各地,在广东的物流公司做过夜班拣货工人。他用书写记录了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经历,渗透着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他告诉我们:或许在个人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直面生活仍有其意义。

《蒙让夫人的反抗》记录了一位启蒙时代的手工匠人妻子对家庭生活的反抗:在法国大革命前夜,她在意识觉醒后想花时间让自己更美,也想去享受感官的陶醉,丈夫用日记记下了夫妻之间的争斗过程,让我们得以一窥1775年法国大革命前夜,一位巴黎普通女性对家庭生活的反抗。

琳达·科利的《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一个女人的全球史》,书写了18世纪女性伊丽莎白·马什嫁给了东印度公司盐商后,随丈夫参与了土地投机和国际走私活动,见证了帝国与贸易、战争与传染病肆虐的故事;艾玛·罗斯柴尔德的《帝国家族:大英帝国的启蒙、商业与革命》则是以约翰·斯通一家生活跨越了整个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启蒙运动、商业、帝国、革命、民族国家、情感、家庭关系以及奴隶制的历史变迁。

还有对于边缘群体的描摹:作家克莱格·泰勒历时6年走遍纽约大街小巷,对各色人物进行了数百次访谈,集结成《纽约人》;南希·舍佩尔。休斯的《无人哭泣的死亡:巴西日常生活中的暴力》,25年来跟踪记录了三代棚户区女性在艰苦工作和区别对待中努力生存的经历;《来自边缘:残疾人的真实生活》的作者期冀用真实的声音唤起态度和行动的改变,因为问题并不在于个体本身,而在于这个让人丧失能力的世界。

从一本书开始,“打开”一座城

春节前后,一本《青岛市地名志》成为青岛本土评论界的焦点。这本青岛建置以来的首部百科性质的地名志书,填补了青岛全面介绍城乡历史与现状的权威地名志的缺憾。堪称对于“青岛”由来的最详尽、最条理、考证最为严谨的一次逻辑说明。该书的主编赵夫青透露,还有一本“青岛地名词典”,将在年中出版面世。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指代符号,还蕴含着地理风貌、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各种信息。有学者将之视作“远古延续到当下的历史因子、生活印痕,当代人认知古人的触须和雷达。”而《青岛市地名志》的出炉作为序章,也拉开了2023年度青岛出版社地域特色图书计划的序幕,据透露:围绕青岛历史和文化,青岛将陆续推出《青岛通史》《青岛自述文学史》等系列图书;还将推出“青岛城市形象”系列图书,正在策划出版《青岛图像志》。《后海》《山海间吟唱》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学作品也将相继面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孙源熙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