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庭康复和心理干预

中国家庭报   2023-08-17 14:34:47


(资料图片)

脑血管病发生较突然,患者脑神经功能骤然受损,即便及时抢救,也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导致患者难以正常生活、正常交往。为促使脑血管病患者重新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应当予以科学的家庭康复及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生活。

促进脑血管病患者更快康复

步行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步行锻炼。需要做好前期准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步行锻炼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配合度,使之能够坚持。重病患者或长期卧床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先进行平衡训练,家属或照护者扶起患者,使其坐在床上,之后让患者将双脚放在地上,坐在床边,再慢慢地坐到椅子上,每日坚持10分钟,在患者能保持平衡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包括站立训练、迈步训练及上下台阶训练等。

语言障碍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发音训练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指导患者用喉部发“啊”声,或者让患者咳嗽,使之发声;或鼓励患者用嘴吹火柴棍,使之发声,如此可以帮助患者唇音逐渐恢复。听觉训练,是让患者听一句话的前半句,鼓励和引导患者说出后半句,若患者难以准确表述,家属或照护者可以先多次讲述完整的一句话,让患者熟悉这句话,之后引导患者跟随发音,并逐渐过渡到让患者自己发音,也可以在视觉和触觉帮助下让患者观察舌头位置和口形,并随时矫正。

保持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健康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照护者需要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促使患者能够真正信任自己,之后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要想让患者提高对照护者的信任度,应当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多与患者进行互动,包括肢体互动、交流互动等。

针对性心理护理:若患者表现出轻度的抑郁、焦虑等症状,应当通过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调节身心,让患者感受生活的美好,逐步缓解不良情绪,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如患者已经表现出重度的抑郁、焦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只有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并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调节好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够勇敢地面对疾病,用行动与病魔作斗争。

文/张艳丽(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