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身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储存和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以及防御等功能。
正常成年人胃的容量是1500毫升左右食物进入胃之后,经过胃部的各种运动,将食物进行研磨,然后与胃液充分混合,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分解,最终大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形成食糜。
胃的运动还会使食糜逐次少量的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这一个过程称之为胃排空,食物进入胃部5分钟左右,胃部就开始排空,不同的食物,排空的时间不同,在三大营养物质当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居中,脂肪最慢,混合的食物完全排空需要4~6个小时。
胃癌越来越高发
不过随着现在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紧张,很多年轻人饮食不规律,导致胃部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胃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胃癌最初来源于胃的粘膜上皮细胞,早期胃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9%~100%,但是对于晚期的胃癌,治愈率就会大大降低,5年生存率不足30%。
根据2018年的最新数据统计,现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于第3位,东亚地区成为重灾区,尤其是我国发病率最高。
根据2019年我国癌症中心发表的数据来看,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3位,远高于世界水平。
引发胃癌的因素有哪些?
1、饮食
在平时如果经常吃一些含亚硝基的化合物,或者多环芳香族的化合物,高盐饮食都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
2、幽门螺杆菌感染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是患上胃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并且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非常强,与患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同就餐就可能被传染。
3、胃部的慢性疾病
内部的一些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或者是异型增生,长期存在就容易患上胃癌。
胃癌与胃炎的关系
胃癌和胃炎都是发生在胃部的疾病,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很多科学家将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医生最早发现胃癌手术及尸检的胃标准当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炎症,而且在胃癌发生之前,病人常发现无胃酸,所以病理学专家一直认为胃癌和胃炎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
随着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证明也证实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实与胃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研究人员曾对377例病人随访了22~26年,其中发现116例,原发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当中有10例发生了癌变,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癌变一例,108例,原来胃黏膜正常的对照组没有一例发生胃癌。
从“胃炎”到“胃癌”,大约需要几年?消化科医生道出真相
从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需要4个步骤: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肠化生——胃癌。
其实这一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可长达数10年的时间,如果患者在这个期间一旦查出患有胃炎的话,积极治疗或能避免胃癌的出现。
因为患上胃炎之后,如果大家不及时治疗,任由其发展,就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逐渐萎缩和变薄,胃部细胞也会反复受损,降低肠胃的免疫力。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癌变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慢性胃病要引起重视。
胃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癌症预防大于治疗,所以做好胃癌的筛查是关键,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胃镜检查包括粪便隐血检查、X线钡餐检查、胃液检查、螺旋CT扫描、超声检查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的准确率比较高,通过这种检查手段可以直观看到胃里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他组织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直接去除病变组织,做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及时获得对胃癌针对的依据。
提醒:这些人需一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别疼钱
如今提高胃癌的筛查率是关键建议,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1、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
2、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疾病;
3、家里有直系亲属患有胃癌;
4、有胃癌的其他风险:如长期熬夜加班、喜欢高盐分、烧烤、腌制食品、外卖等的人群。
如果做一次胃镜检查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以3~5年复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