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资讯 2023-08-20 16:51:2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46年瑞师第一届毕业生合影,前排右三为校长胡今虚。
瑞师61届1981年同学会合影,前排就座12位老师。 郑育友 我的母校浙江省瑞安师范学校于2001年并入温州师范学院后消逝了,而温州师范学院后来也并入温州大学。2021年冬,我为编写《瑞师印记》一书而去温大校史博物馆参观,在馆长杨兴林指点下,我看到一张张泛黄的瑞师老照片,心里感到格外亲切温馨,勾起了一段段难以忘却的回忆。 瑞师(以下均以此简称)创办于1942年,始称瑞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那时,正处于日寇侵华之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因办学缺乏经费,只得借用瑞安县城申明亭巷郭氏宗祠(商业学校)为校舍,黄振极任校长。 1943年黄振极辞职后,瑞安简易师范迁移到县前路文庙(原瑞安总工会会址)。1944年春,由于日军侵略瑞安县城,学校搬迁到荆谷沙垟山头庙。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城内。县城四度沦陷,校舍、设备遭到破坏,校长陈谧辞职,学校处于半瘫痪状态。1946年2月,经金嵘轩等推荐,胡今虚接任校长。瑞安教育界与工商界热心人士向社会募资修葺校舍、设备。1949年秋,瑞师奉命停办,部分学生并入瑞中或从戎参政。自1942年至1949年秋,简师共毕业学生252人。 1951年春,瑞安县政府创办瑞安初级师范学校,校址设于城关忠义庙原东北小学,县文教科长项维新兼任校长,孙永林主持日常工作,招5个班,255人,生源来自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工农子弟,1953年夏迁往平阳郑楼温州师范学校,与原平阳初师速成班合并称瑞安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更名为平阳初级师范学校。1955年省文教厅批准创办瑞安中等师范学校,择校址于城郊红旗乡后垟村新建校舍(我就读于这时期,1958年入学,1961年毕业),1962年奉命撤销。1978年重建瑞安师范学校,校址设于城关镇衙后街原瑞安工农兵学校,1980年迁入城关草堂巷项宅部队营房,1991年迁至城郊万松山麓东涌村新址办学。2001年1月,并入温州师范学院。 据统计,自创办至被撤并的近60年间,该校一共培养了6097名毕业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949年前,在瑞安城有识之士看来,办教育必先办师范,师范是一切学校的“航母”,所以一致认为师范是十分重要的。 故在1942年,那个时代动荡、社会不稳定的年代,有识之士黄振极率先办起了瑞安第一所师范(瑞安简易师范),招了1个班,60名学生。继而,有识之士王锡涛、陈谧、胡今虚等也肩负重任,接受校长之职。 1949年后,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特地选派有能力管理好师范学校教育的人任瑞师书记、校长,曾指派县长兼任瑞师书记,而且选拔师范教师也非常重视,所以个个老师胜任。原瑞安师范学校被温州大学校史馆列入名师的就有陈谧、胡今虚、曾联松、杨奔、章毓光、张建邺、林贤忠等老师。 陈谧(1902-1966),字穆庵,又字木庵,瑞安人,早岁就读北京政法专门学堂,继入北京朝阳大学,出任燕京大学教席。1935年参与《瑞安县志》编修,抗战期间任瑞安师范校长,热心于慈善与教育事业。 胡今虚(1915-2003),原名经舒,笔名洛人,瑞安人,上海法学院政治经济系本科毕业。抗战胜利后任瑞安简易师范学校校长。 曾联松(1917-1999),瑞安人,国旗图案设计者,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曾任瑞安师范学校教师。 杨奔(1923-2003),原名杨丕衡,笔名南璎,平阳宜山张家堡人,1950年10月调任《浙南日报》(今《温州日报》)副刊编辑,1959年任瑞安师范语文教师。杨奔一生教书育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充满热情和爱心。讲课时,他把自己广博丰富的知识穿插其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他的人格风范受到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称道和敬重。 章毓光,女,1944年生,杭州人,任瑞安师范学校教师、温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温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多年来致力于教育心理、家庭教育、心理科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几千年来,尊师重道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1949年后瑞师的师生尊师重道事例多不胜举。我对我们瑞师61届师生密切关系记忆十分深刻。我们毕业后师生仍保持密切关系,为保持同学的友谊,为尊重老师,自1981年至2011年这30年时间内,曾先后召开五次同学会,不但老同学欢聚一堂,而且每次同学会都邀请老师光临参加,奉为上座。当同学听到老师寿诞或身体欠佳,均派代表去祝贺或慰问。1981年,我们瑞师61届首次同学会在瑞城一中召开。同学们自分别二十年后第一次重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跳呀笑呀,场面十分活跃,气氛非常温馨。对老师又是敬礼,又是问寒问暖。
电脑
精彩推送